名家专栏

中国人口的致命弱点/Project Syndicate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试图向一个由美国两党参议员代表团保证,尽管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但两国仍然可以避免军事对抗。

“修昔底德陷阱,”他说,“不是不可避免的。

“修昔底德陷阱”一词,是指古希腊历史学家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描述,由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创造,用于描述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挑战美国这样的老牌霸权时出现的看似不可避免的冲突。

艾利森认为,中国最终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政府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是美国的两倍,到2049年将是美国的三倍。

这样的预测,加剧了许多美国政治家和学者的战略焦虑,他们担心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和地缘政治野心。

艾莉森的论文,似乎在中国领导圈子找到了受众。事实上,中国经济的爆炸性增长——GDP从1990年相当于美国的7%,飙升至2021年的76%——显然让中美两国的政策制定者相信,修昔底德陷阱确实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再次借用古希腊的话,这些预测未能解释中国的“阿克琉斯之踵”:黯淡的人口前景。人口老龄化会阻碍生产、减少消费、扼杀创新、破坏公众士气,并侵蚀经济活力。

人口增长快但缺耐力

在我2007年出版的《大国空巢》一书中,我把中国的人口轨迹,比作短跑运动员——速度快,但缺乏耐力。

相比之下,美国和印度都是马拉松运动员,准备在21世纪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我把它比作一个中长跑运动员,提供了一个警示故事。随着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和年轻人口的快速增长,日本的GDP从1960年相当于美国的8%,飙升至1995年的73%。

然而,在1994年,其黄金年龄的劳动力(15-59岁)开始下降,此后在各项人口指标上都落后于美国。

自1992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低于美国,2023年其GDP已降至美国的16%。

意大利劳动力萎缩

意大利经验凸显了忽视人口变化的危险。自1993年以来,该国的主要工作年龄劳动力一直在萎缩,其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美国。因此,其GDP从1992年相当于美国的20%,下降到今年的8%。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比之前预测的要快,其生育率(每名妇女的生育数)自1991年以来一直低于美国,自2021年以来一直低于日本和意大利。2012年,中国壮年劳动力开始萎缩,标志着其三十年两位数GDP增长的终结。

在那之后的十年里,中美经济之间的差距继续缩小,部分原因是中国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但到2031-35年,中国将在所有人口指标上落后于美国,其GDP增长率可能会低于美国。

中国的GDP从2021年相当于美国的76%,下降到2023年的66%。虽然这种下降可能是短期波动的结果,但也可能预示着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和以中年为主的美国之间的经济鸿沟将扩大。

美国续主导全球

美国的人口优势在保持其全球主导地位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二战后的婴儿潮超过了欧洲;此外,美国从197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期,经历了第二次婴儿潮,其生育率从1976 年的1.7,上升到1990年的2.1,并一直保持稳定到2007年。

在同一时期,欧盟的生育率从2.06,下降到1.52。到2008年,欧盟中位年龄比美国高出四年。

此外,欧盟的黄金年龄劳动力,从2008年开始下降,而美国的劳动力预计将保持稳定到2048年。

不出所料,2008年欧盟GDP是美国的1.1倍,2023年已经下降到68%。 

但美国也有自己的担忧理由。

美国的生育率从2007年的2.1,下降到2022年的1.67,随着更多女性推迟结婚和生育,以及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预计生育率将进一步下降。

美国人均寿命最短

此外,美国经常难以有效应对人口挑战。

尽管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它的预期寿命是发达国家中最短的。

令人震惊的是,今天每25名美国五岁儿童中,就有一人在40岁生日之前死亡,其中吸毒过量和枪支暴力是主要原因。

中美人口危机严峻

这些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经济放缓,破坏政治凝聚力,甚至危及美国民主。

中美两国都进入了一个以战略焦虑和误判风险突出为特征的经济和政治动荡时期。两者似乎也都淡化了各自人口危机的严重性。

如果不加以解决,中国的人口陷阱可能会引发文明崩溃。

与此同时,美国可能会发现其全球影响力减弱。虽然它曾经以一己之力塑造了国际秩序,但其维护全球稳定的能力,现在取决于其盟友的合作以及与中国的接触。

然而,鉴于两国面临的人口挑战,预期的修昔底德式的巨人冲突,最终可能类似于校打架。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

大马人赴华免签延至30天 驻华大使:李强反应积极

(北京30日讯)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拿督诺曼说,马中两国的相关政府单位正在积极跟进大马人免签到访中国30天的事宜。

他说,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昨日与李强举行会谈时,向中方提出这项要求,而李强也做出积极与正面的回应,并称此事正由相关单位密切跟进及研究。

诺曼提出,马中两国都认同,这项政策不仅让旅游业受惠,商人经贸投资领域也同样受惠,毕竟商人可以更容易往来。

他说,有关大马人免签入境30天的要求,可能在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未来访华时,会有新的进展。

马中两国是在2023年12月1日宣布落实为期1年的免签政策。中国人来马可享有30天的免签入境便利,中国则给予马来西亚人15天的免签入境。

今年5月,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宣布,中国已延长马来西亚游客入境中国的免签措施至2025年杪。

诺曼说,免签入境政策带来效果,大马今年首4个月,每月平均迎来约27万名人次中国游客,比去年同一时期翻倍增加了217%。

除了旅游业,中国对大马的投资额也比去年增加,迄今累积投资额达1510亿令吉,大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达586亿令吉,其中以电器占最多;中国出口到大马的贸易总额则是924亿6000万令吉,以机械、化学产品等为主。

另一方面,诺曼说,李强在昨日的双边会谈上,对大马支持一中政策表示感谢,因为这对中国而言有非凡意义;阿未扎希则表示,大马非常珍惜与中国的邦交关系,尤其是经贸投资领域。

“他们谈论了11项课题,李强的回应都是正面积极的,只有一些课题因相关部门机构还在讨论中,无法立即回应。

“其他课题包括技职教育、昌明大马、经贸投资、东海岸铁路、新能源、电动车、马中双园、和包括食品与非食品类的清真产业等。”

诺曼透露,大马政府明晚在中国大饭店设宴,不仅是庆祝马中建交50年这一非凡意义的日子,更是大马要向中国说谢谢的表达方式,毕竟大马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对大马而言是一种荣耀。

“一些退休政府官员曾告诉我,马来西亚在1974年为中国所做的事(建交),是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毕竟当年还有马共的威胁,我们做了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事,并支持一中政策至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