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薛振荣:学佛路上佛青成就

2016年结束,2017年开始,〈登彼岸〉新一年第一期特走访刚接任马佛青新总会长的薛振荣居士,分享他与马佛青的因缘,以及新一年在学佛路上的回顾与展望……

薛振荣表示在马佛青多年,不是他为佛青付出,而是马佛青在菩提道上成就他。

新上任的马佛青总会长薛振荣,首先分享其学佛与邂逅马佛青的因缘。 



从中学起,他就开始学佛和参加佛教生活营。他在某次的佛教常识比赛表现出色,获赠台湾圣严法师的著作《学佛群疑》,这本书加强了他对佛法的认识与兴趣。

薛振荣于2000年接触到马佛青、2001加入马佛青、2002年成为马佛青的全国理事。他参与马佛青已近15年的光景。

“2001年,我在芙蓉工作,那时去某偏僻地方代佛学班,骑摩哆要45分钟,并且路程蛮危险,但那时心存‘哪里需要我,就去那里服务’的心态,结果在马佛青一待就十多年了。”

训练能讲能写机缘

在马佛青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我在为佛青付出与贡献,其实我觉得反而是马佛青在成就我,它让我在菩提道上越走越扎实,在当中成长与获得很多学习佛法的机会。”他补充过去在马佛青担任总秘书6年,训练了他发文告于能讲能写的机缘。 

国内的佛教道场众多,为何会独钟情马佛青? 

“我与马佛青有缘,较喜欢马佛青开放的氛围。里面很民主,不论在家出家都能各自表达自身的意见,可容纳不同的传承与法门。”

薛振荣笑言,由于马佛青的开放氛围,自由度很高,也因为有过多不同的意见,工作执行上的难度较高。 

秘书会长 各自制衡

马佛青去年6月改选,薛振荣被选为新总会长,担任总会长是否面对压力? 

他表示只要兼持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服务的态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明白是时代赋予角色,尽力去做就没问题。他认为,以前担任总秘书时偏重执行工作,现担任总会长则常需面对外界的事务。 

“马佛青有个优点,总秘书与总会长是两头领头羊,都很重要,也能各自制衡。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互相补助。”

担任新总会长,有什么新的计划与方向? 

他说,马佛青有个重要的主题——“六年计划”,无论谁当家都会以此为导向,而今年是第七个六年计划的开始,他会继续推行该计划。 

2016马佛青理事就职典礼,薛振荣致辞。

资源共享 互相成长

马佛青目前拥有260多个属下团体,但有些团体处于冬眠,面对团体老化的困境,薛振荣坦诚这是马佛青需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佛教团体或佛教会都面对难题,时代不一样,有些领导人需要学习下放权力,但有时是因青黄不接,无法找到适合的接班人。

马佛青近几年与其他佛团不时联办活动,是基于什么原因?会否担心因此失去本身的主体性与特点? 

“现已进入全球化的年代,资源应要共享,要应时代转变的需求,互相学习,才是良性的成长机会。马佛青与其他佛团一起互动,不会失去自己的主体性!”他补充,心胸要阔大,不然会被淘汰。“我们不要搞对立、抗争,应学习互相成长!”

佛教大门应敞开

薛振荣语重心长的表示:“我认为目前很多佛教会失去与社区结合的功能,失去生命力,只是办自身的佛教活动。佛教会的大门应该要打开,因此我们目前也会与其他团体办一些适合现代人身心健康的活动。我们除了要让人走进来,也要学习走出去,不能坐着等!”

马佛青在面对国内一些社会议题,相对比较积极,会发文稿与提出看法,询问薛振荣面对层出不穷的现代议题应如何面对?

他表示佛青不时会针对一些国内课题进行讨论,也会在媒体上发表看法,但有时会面对压力,尤其是政治课题,因会员有不同的政党背景,不同的政治导向,因此会谨慎处理。 

“很多人希望马佛青扮演回应的角色,我们会尽力去回应,但无法一一满足,但有些议题我们会积极回应,如回教刑法,因涉及全民权益。另外是附佛外道,我们不断办讲座回应,我们不是要打压对方,主要是让人了解佛教与它们的不同点。显正固然能破邪,但破邪同样能显正!”

薛振荣表示马佛青向来都关注公民社会参与公义的面向。他认为参与公民社会是基于慈悲心,是应当的,但需要有佛教的智慧去引导。 

2016年,马佛青举办“佛教当代关怀研讨会”,薛振荣致开幕辞。

随顺因缘 自我成长

新一年到来,马佛青会有什么新计划?个人有什么新的计划? 

“2016年8月,我们参与了台湾佛教青年的交流,新一年会去五台山继续参与佛教青年的交流。我认为与不同国家的佛教青年交流,可开拓视野,学习到很多东西!” 

至于马佛青的一些常年活动则会继续进行。至于“护法行”的内容或会转型,全国巡回弘法与研讨会也会继续,因有其重要性。 

至于个人的计划?

薛振荣分享因换了新工作,在遥远的南部工作,工作很繁重,不敢做太多的个人规划。“我会随顺因缘,但身为领导人,必须加强自己的能力,要学习自我成长,这才能领导别人。” 

新年共勉

2016年结束,2017年到来,可有什么新年法语与〈登彼岸〉读者共勉?

薛振荣表示,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去过很多先进的国家公干,但他觉得马来西亚才是最好的国家。从小在这块土地上成长,它培育我,应留下来服务。

“身边很多人说国家很乱要离开要移民,但我个人认为哪些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的人才应离开,而我们应留下来继续建设。所谓爱国就是爱这片土地,佛教讲‘四重恩’,当中包括报答国家的恩。”

反应

 

登彼岸

小心慎言莫害人害己

图/文:明吉法师

古代人相信鬼神之说,所以认为抬头三尺有神明,因此在做人处事上至少存有一点惭愧心,不敢公然为非作歹。然而,现代社会因为科学的发达,民智的启蒙普及,许多人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他们失去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丢弃了道德伦理对内心的约束。在物质上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美其名是进步了,然而在精神上来看却是退步了。

所以,有心人士不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由于对神明的敬畏,相信冥冥中有因缘果报,因此,古人对发誓是非常的重视,认为誓言是会真实发生的,不像现代的某些政客睁着眼睛说瞎话,发誓当作吃生菜,一点羞耻及惭愧心都没有,为了利益什么话都敢乱说,什么誓言都敢乱发。佛教知道说话的重要,因此有正语的要求,希望弟子不要乱用语言造作恶业,让自己及别人受苦。

在佛世时,有一天阿难尊者从外面回到精舍禀告佛陀说,海滩边有一头巨大的鱼搁岸,令人惊奇的不是它的体形庞大,而是它身上长了一百种不同动物的头。

佛陀闻状就和阿难一起去海滩,了解大鱼的情况。佛陀看到大鱼后怜悯地对阿难说:“此鱼的前生是一寺之主,因为贪图施主布施给僧众的财产,而不把财物交给僧人,并且在众僧的追问下,老怒成羞,口出恶言,以种种畜生的名词骂辱他人,结果今生获得如此果报”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言含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如果错误运用在恶口上,恐怕除了伤害别人之外,也会祸害到自己。因此,我们要小心慎言,学习古人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