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拔除我执
从自囚牢中释放

月前“马来西亚佛教居士总会”配合我国建国60周年,特主办“佛教的回顾与展望”论坛。现特整理谭文信居士在论坛“教育与社会工作”单元的演讲,当中探讨了任何形式的“执着”(包括宗教),对人的心灵解脱所造成的捆绑。

主讲人谭文信居士。
“佛教的回顾与展望”论坛在总结的环节,左四为总结主持人王书优居士。

(谭文信居士来自沙巴斗湖,他在其演讲上,首先分享斗湖佛教会成立的因缘,从创办到现在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如何在飘摇中继续屹立。)



众所周知,学佛的目的就是转迷成悟与离苦得乐,而菩萨的精神应该是净心第一,利他为上。因此末学代表斗湖佛教会进行监狱弘法,为犯人上课进行法布施,乃至为部分出狱的更生人士提供财施解决一时的困境,都是以净心第一,利他为上为原则,希望能让自他都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学佛目的。

我现分享个人的监狱弘法因缘——2015年4月,我申请入狱弘法,需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才获得批准信。囚犯们多数不了解佛教更不懂佛法,什么当前知名的佛教大德也不认识,于是我唯有通过诵念,阅读佛教漫画(韩国)来介绍佛法,引导他们学佛。相处久了,他们会感恩我来分享佛法与陪伴,他们会亲手自制念珠送给我,我会感动。有些囚友出狱,我也会尽力提供金钱、衣服、工作与语言上的鼓励。

人应生而自由,但很多时候却活在囚笼与枷锁中,其实不仅是囚犯,我们也是,佛法告诉我们,众生都被囚禁在六道轮回里。众生因执着,在生命之流不断轮回,甚至执着善业也会导致轮回。哪我们要如何出离?

產生执着 自陷囚牢

人因为犯錯而被关进监狱,如果我们把轮回看成监牢,那么我们之所以被困在這個 “监狱”是因为我们的执着。已故泰国高僧佛使比丘在《生命之囚》一书提醒禅修者对于“生命、六根、迷信、道场、师父、神圣、善、见解,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清净”,對此如果產生了执着,我们就会和犯人那样的自陷于囚牢之中!但若能夠不生执着,我們都会从囚牢中解脫並获得自由。



【道场是囚牢】

我们谈谈那些庄严神圣、声名远播、普受赞扬的道场、学会、学院等,它们的名气令人们只要登记为会员,就摇身一变和道场一样响叮当。这种情形处处可见,人们一登记为该道场的一份子,便开始认为:“我们比别人优秀”、“我们是明智的一群,其他人都是愚痴的。”他们不经任何思索评论,便执持这些观念。如此一来,这些道场就变成囚牢了。

【师父是囚牢】

现在要谈的囚牢叫 “师父”,尤其是指声名远播的师父。人们执持自己的师父是唯一如法的师父,唯有自己的师父才是正确的,而其他师父则完全错误。他们拒绝去听闻其他师父的教法,对自己师父所开示的法,丝毫不加思索和判断,因此他们身陷于“师父之囚”中。他们把师父变成一座囚牢,然后身陷其中。

【善是囚牢】

接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囚牢,一个能引发各种问题的囚牢,这个囚牢即是所谓的“善”。每个人都好乐善,并且相互教导要行善,许多人因而崇拜所谓的善,但只要有执着掺杂其中,善就变成了囚牢。人们狂热于善、迷醉于善、迷失于善,直到善变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务必要相当地小心,不要让善变成一座囚牢。

【走出自我囚牢】

佛使比丘表示道场修行也可能是监狱,大大更大的牢房,困绑着我们;师父也是监狱,控制了我们的思想;团体也是,即使善行也是。这一切若我们执着,皆可成监狱,因此他劝戒:崇拜善就被善困绑,任何崇拜都是一种困绑。

这位泰国高僧书中的劝导虽是指泰国的环境,但参考国内,我们其实也一样。我们崇拜道场、师父、善行。我固然赞叹大道场,但很多时候只教导人天善法,没有佛陀所教育的“无我”,而一些宗教领导人比较像“转轮圣王”,只教十善法,不讲解脱法,只教做好人,不是成佛。

凡事有利亦有弊

现一些组织事业庞大,信徒众多,在推动佛教活动现代化与普及化方面,他们的确贡献良多,功不可没,但凡事都有两面,有利亦有弊。

我们都被自我所执著,自我要被破除。很多信众只赞叹自身的道场与师父,却批评别人的师父。我们应回到佛法本怀,从“自我的监狱”走出来,学习“无我”。我们需从任何形式的“囚禁”中被释放。

反应

 

登彼岸

小心慎言莫害人害己

图/文:明吉法师

古代人相信鬼神之说,所以认为抬头三尺有神明,因此在做人处事上至少存有一点惭愧心,不敢公然为非作歹。然而,现代社会因为科学的发达,民智的启蒙普及,许多人对鬼神之说嗤之以鼻,他们失去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丢弃了道德伦理对内心的约束。在物质上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美其名是进步了,然而在精神上来看却是退步了。

所以,有心人士不免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由于对神明的敬畏,相信冥冥中有因缘果报,因此,古人对发誓是非常的重视,认为誓言是会真实发生的,不像现代的某些政客睁着眼睛说瞎话,发誓当作吃生菜,一点羞耻及惭愧心都没有,为了利益什么话都敢乱说,什么誓言都敢乱发。佛教知道说话的重要,因此有正语的要求,希望弟子不要乱用语言造作恶业,让自己及别人受苦。

在佛世时,有一天阿难尊者从外面回到精舍禀告佛陀说,海滩边有一头巨大的鱼搁岸,令人惊奇的不是它的体形庞大,而是它身上长了一百种不同动物的头。

佛陀闻状就和阿难一起去海滩,了解大鱼的情况。佛陀看到大鱼后怜悯地对阿难说:“此鱼的前生是一寺之主,因为贪图施主布施给僧众的财产,而不把财物交给僧人,并且在众僧的追问下,老怒成羞,口出恶言,以种种畜生的名词骂辱他人,结果今生获得如此果报”

由此可见,我们的语言含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如果错误运用在恶口上,恐怕除了伤害别人之外,也会祸害到自己。因此,我们要小心慎言,学习古人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