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
枯木发荣——〈登彼岸〉重生!

面子书出现我两年前的“回忆”——2017年年初,《南洋商报》佛学版〈登彼岸〉访问与报道有关我在马佛青的心路历程。始料未及的是,拥有愈30年岁月,风雨不改出版的〈登彼岸〉,于2017岁末出版最后一期后,正式走入历史。



事后,马佛青与数个佛教组织,与报社沟通后,曾经想通过商界人士集资的方式,继续让〈登彼岸〉出版,可惜最后还是事与愿违。

犹记得自中学学佛以来,《南洋》的佛学版一直是我每周必读的版页。我加入马佛青这段日子,不难发现〈登彼岸〉一直给予马佛青很多宣传的平台与机会。然从2018年年初开始,市场上就少了一个弘扬正法的管道,而中文报刊只剩下《星洲日报》〈菩提树〉定期每周面世。

网络方式与读者结缘

刚步入2019年,就接到〈登彼岸〉编辑来电,告知〈登彼岸〉复刊了,不过是以网络版继续与读者结缘。我明白道报馆想为〈登彼岸〉辟出另一条路,以网络方式继续服务大众。

8年前,佛教杂志《福报》也在市场上消失,当我一收到停刊消息就马上联络《福报》时任社长,她当时提及此杂志停刊的因缘,因目前佛教资讯及教理的弘扬,在网络及平面媒体都随手可得。



马来西亚的佛教杂志,目前只剩3本中文及一本英文佛教出版刊物。

佛光山出版的《普门》,多年来不断在内容与排版等风格方面求变求新,甚至内容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如文艺方面的涉略,这皆是希望吸引更多不同的读者群。

马佛青出版的《佛教文摘》是历史较悠久的佛教刊物,去年迈入复刊40周年之际,也面对考量内容及读者需要的窘境。

《慈悲》也在这几年因一些缘故,换了几个主编,更不断在内容与风格方面,尝试贴近读者与大众。

《Eastern Horizon》是目前全球市场上少有的英文佛教杂志,内容贴近现代生活,但也同样面对订户不理想的局面。

市场与经济效益的冲击,往往成了佛教杂志与报刊佛学版存亡的重要因素。报社与出版社也需要更多投资人与读者的支持,才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网络改变读者口味

我们不难发现,市场的需求在改变,读者的口味也起了变化。在网络资讯发达及生活紧凑的今天,阅读书刊显然有下滑的趋势。现代的年轻人游览面子书的次数,比阅读书刊频密得多。

杂志书刊,如今不能只以文字获得群众的青睐。刊物的排版与设计,包括图片的采用,皆可成为吸引读者去订购及阅读的卖点。如今翻阅刊物,除了标题,就是照片能吸引读者对其内容产生阅读的兴趣。

内容贴近时代的需要,是许多编辑较棘手且一直关注的重点。同样的,今天的弘法活动也与数十年前,甚至10年前大不相同。不能只是说教,而没有畅谈生活经验。现代人的生活触觉与需要是多元的,如社会公民意识、心灵辅导、文艺推广。

当年《福报》停刊或如其社长所言,完成其时代的使命,但《福报》的精神与创刊的初衷,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是需要被延续与坚持的。一本杂志的停刊,看似是市场需要的冲击,但却是个契机,让我们开始关注一本佛教杂志面世的需要与价值。

编辑风格的改变是需要的,但,我们更有必要清楚时代的变革,还有群众的需要。

无法符合读者的需要,不一定被淘汰,但却可扮演引领社会需要的先锋,告诉读者:这才是你需要的!

反应

 

登彼岸

寡欲养心

文:颜爱心 

我们常听到“清心寡欲”这句子,广泛指清除杂念,保持心地宁静或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这是指人们能够克制自己内在的贪欲,是一种人生修养,修身养性的崇高思想道德之境界。

我们都知道,欲望是心中的无底洞,永远也不可能填满,因此欲望越多,烦恼越多;而唯有清心寡欲,才能使我们远离烦恼困扰,保持长久的快乐。清心寡欲,宁静致远,即淡泊安静的生命,舍得尘世间荣誉恩宠,权势繁华,因为舍得,所以淡泊;因为淡泊少欲,所以安静宁神,因此而少忧,少恼,少痛,少病。

不养生而身自养

时光匆匆,欲望无限,快节奏的生活虽然给了我们极大的生活便利和物质享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因此变得更容易焦虑、心神交瘁,以及每况愈下的健康。

中医学的寡欲养心观,阐明养心即寡欲,只有寡欲才能心神安宁,气行顺畅,血脉充沛,如此方可心身健康。清代冯曦晴《颐养诠要·卷之四》:“寡欲则心清,心清则寡欲”“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若寡欲”将清心和寡欲作为互为因果的两面,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寡欲、清心、节制则不养生而身自养。

明代王绍隆认为嗜好和欲望不满足,心不宁,精和神损耗,所以倡导寡嗜欲就是强身体,即所谓有所失必有所得。而同是明代的高濂,就将寡欲和心气联系在了一起,他认为嗜好欲望连绵不绝,则心气在内闭塞不通,荒淫和是非接踵而至,败德伤身的事经常发生,所以绝嗜减欲是心气运行顺畅的重要环节。

换一句话说,一切过激的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身体气血经络的正常运行,影响健康;因为我们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内在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一切的欲望要少

《孟子》有言:“养心莫善于寡欲。”意思是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养心之法,宋代理学大师程颢也曾说过“寡欲心自清”。面对诱惑繁多的社会,先贤们的谆谆教诲令人深省、让人深思,只有克制自身的欲望,保持慎独慎微,才能让内心澄澈通透,活得坦荡磊落。

“养心”就是修行,修行先要做到“寡欲”,一切的欲望要少,如果可以减少到极限,就更少被烦恼所困。古语云:有欲者累,寡欲者安,无欲者强。

诚然,我们或许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无欲者”,却可以通过修心养性来成为一个“寡欲者”;我们是没法完全摒除掉欲望,但必须要分辨出七情六欲里的一些爱染杂念,然后及时地去除那些不合理不需要的部分。

故,欲成为一名“寡欲者”,首选养心,而养心,莫过于做到清心寡欲,不然我们就会被生活里的各种欲望所纠缠、干扰和伤害。久而久之,也就容易丧失了一些必要的、理智的判断,进而被欲望所蚕食、所湮灭。

虚妄的执念

佛曰:“执着于一念,将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同样,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欲望,奢求所有的欲望都得以顺遂实现,这就陷入了一种虚妄的执念当中,然后,被欲望的枷锁给束缚了,被囚牢了,自然心不得安宁,生活不得舒心。不如及时止损,清心寡欲来养心,用淡泊至简来育养心灵。

莎士比亚说:“欲望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灵烧焦。”我们养生,养德,养心,就该以欲望有止,寡欲为首位,凡事有度,做事有谱,明白生活有多简单,人生就有多快乐、平静清净;寡欲生活,节制人生,我们活着才自在、从容和拥有内心的平静,及康宁的身躯。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